中国人民解放军马姓高级将领、革命英烈简介

    中华马氏网 2009年3月14日 中华马氏


  马瑛将军(无衔将军*)
  马瑛(1920-——),原名马英贤。直隶定县(今河北省定州市)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连政治指导员、旅组织科副科长。参加了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野战军营政委、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团政治委员。回国后任解放军军政治委员,辽宁省军区政治委员,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校官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注:马瑛的最高军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正军级),根据军(副军)级、军种各部部长的资历,可授予少将军衔。但因其在198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次授衔前业已离休,已超过了授衔时效,故无授衔。因此谓无衔将军。
  马捷将军(无衔将军*)
  马捷(1923-2007.6.19),河南省沈丘县人。193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科技部部长,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副大军区级),中央专委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机械工业委员会副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入抗大第四分校学习。后历任新四军第4师政治部干事、政治指导员、科长、团政治处主任,界首县人民政府县长、支队长。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开封县人民政府县长,中共开封县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郑州地委常委兼秘书长,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副厂长。1956年赴苏联哈尔科夫拖拉机厂学习。1958年回国。后历任第一拖拉机厂厂长、中共第一拖拉机厂党委书记,国防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兼科技部部长,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副大军区级),中国宇航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中央专委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机械工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参与了中国洲际运载火箭、潜艇发射运载火箭、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试验任务的组织领导工作,为中国国防科技发展和武器装备建设做出了贡献。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07年6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注:马捷的最高军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副大军区级),根据大军区(副大军区)级、军种各部委行政首长的资历,可授予中将军衔。但因其在198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次授衔前业已离休,已超过了授衔时效,故无授衔。因此谓无衔将军。
  马森将军(无衔将军*)
  马森(1919-——),曾用名马登升、马升,山西省孝义县人。1937年12月参加八路军。1938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新疆军区参谋长,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0师司令部侦察参谋,晋绥军区司令部侦察股股长、侦察科副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参谋,吕梁军区分区副参谋长。参加了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4旅副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独立旅参谋长,解放军第1野战军第2军第4师参谋长。参加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宜川、扶眉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1野战军第2军副参谋长,南疆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新疆军区副参谋长。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后任新疆军区参谋长,乌鲁木齐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
  1955年月被授予校官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注:马森的最高军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副军级),根据军(副军)级、军种各部部长的资历,可授予少将军衔。但因其在198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次授衔前业已离休,已超过了授衔时效,故无授衔。因此谓无衔将军。
  马骥将军(无衔将军*)
  马骥(1913.11-2002.6.5),满族,河北省蓟县人。1932年参加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1939年7月在遵化县芦各寨加入中国共产党。冀热察挺进军随营学校(后改为抗大分校)毕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3年春到抗日名将吉鸿昌领导的抗日同盟军任战韬部侦察参谋。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7月参加冀东大暴动。后入冀热察挺进军随营学校学习,毕业后入平西参加肖克军长领导的冀热察挺进军,在37大队(冀东12团前身)任排长。同年12月回冀东,在冀热辽根据地开展抗日活动。历任冀东12团特务连连长,冀东12团1营1连连长、副营长,第7区队副队长、队长,第12团副团长等职。1942年春率部在迁安县彭家洼庄南与敌人激战,歼灭了从承德来的日本侵略军70多人,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3挺、掷弹筒3个、长短枪70多支。东渡滦河首战告捷,大大鼓舞了指战员的士气。1943年1月14日在猫山上与日军100余人发生战斗,当场击毙敌人10余名,打伤并俘虏20余人,缴获大枪20余支。2月带两个排摸进临榆驻操营新组建的伪皇协军独立旅旅部,俘伪旅长及部下70多人。3月带一连在北戴河北边大米河头庄伏击敌汽车一辆,全歼日本侵略军20余人,缴长短枪20余支。同月在凌源四官营子西部埋伏,俘日伪国兵一个机枪排,缴炮2门、重机枪2挺、轻机枪4挺。5月带三连和地方的周子峰游击队在青龙安子沟以东与贾太增讨伐队70多人遭遇,全歼该敌,缴长短枪70多支。7月中旬指挥第7区队打开了秦皇岛以北的柳江煤矿,歼灭日本侵略军40余人,伪矿警100余人,日本技术人员20余人,缴轻机枪2挺、步枪200余支,破坏了发电厂的主要发电机,炸毁了炸药库。9月18日率第7区队1、2连打开周杖子水银矿,歼灭日本侵略军、伪矿警各200人,击毙日军经理屿岛少将,缴轻机枪l挺、步枪四支、黄色炸药2000箱。战斗结束后,隐蔽活动。敌人以为主力不在青龙,急忙向各据点运送弹药给养物资。得到情报后,遂率部于前一天午夜埋伏在青龙头的公路两侧,一声令下,排枪齐发,随即冲入敌群,敌人不知所措,有的举手就俘,有的弃枪逃走。此役俘敌50多名,缴获119辆满载军需物资的胶轮大车。10月率领120多名八路军北上平泉。一天宿营在凌源松岭子茶棚附近的赵家沟屯。茶棚警察分驻所十几名武警和70余名伪军纠合一起,疯狂奔袭赵家沟。当敌人来到赵家沟口时,指挥部队从北、西、南三个山头开枪射击。敌人突然遭到枪击,像热锅上的蚂蚁无所适从,匆忙向刀尔登方向逃窜。此次战斗,打伤了茶棚警察分驻所警长陈玉堂等4人,缴获大枪5支、子弹多发。1944年2月率领第7区队驻扎在抚宁县龙腰村,有日本鬼子30多人、伪警察300多人前来袭击。遂率部预先占领要点,击溃来犯之敌。毙敌20多名,生俘2名,缴步枪30多支。3月第16地委指定其带领一个连越过锦承铁路,往北接应第3区队队长高桥突围。率部通过了敌人的“无人区”封锁线,深入敌后近150公里,侦察得知第3区队已分散转移。于是指挥部队在凌源铁路西北近20公里的地方,突袭了进行尾追的伪满国兵第5团和一个日军大队,击毙了伪满国兵重机枪连日军副连长,俘一个重机枪班10人,缴重机枪2挺。8月临榆县大深港村干部报告,海阳镇敌人抓捕群众10多人,要求部队设法营救。经侦察得知,这股敌人近日要路经侯范庄,于是决定在这里伏击。由于计划周密,全歼了包括临榆县日军顾问高石、特务中队长宾田在内的日军中队70多人以及伪警20多人。同年在建昌和尚房子锥子山南沟,又一次伏击了日军,缴获机枪2挺、迫击炮3门、步枪100余支,打死日军100多人,活捉3人。1945年7月带第12团4连在青龙老沟李杖子全歼由界岭口往牛心山去的日军70多人,缴轻机枪2挺、长短枪约70支。为凌青绥地区的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奉命与第18团团长周家美、政委吴宗鹏一起,配合第12团攻打山海关,打开了通往东北的交通要道。9月初任48团团长。9月底任第24旅旅长,负责接收清原等8个县的敌伪武装,组建第24旅,加强了这些地区的武装力量。1946年2月第24旅改编后,任辽西省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1947年7月任东北民主联军骑兵纵队第3师师长,骑兵纵队改编后,任骑兵师副师长。参加了“四战四平”以及1947年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等多次战役和战斗,随军南下一直打到广东省韶关。为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的领导、教学与研究工作。历任装甲兵第1编练基地副司令员,东北军区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华东军区装甲兵技术部部长。1955年9月入南京军事学院装甲系高速班学习,1957年4月毕业后,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坦克学校副校长、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技术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技术学院院长(正军级)、中共装甲兵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装甲兵司令部顾问等职。1981年离职休养。
  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后又晋升为大校军衔,荣获“坚持中坚”奖章。2002年6月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注:马骥的最高军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技术学院院长(正军级),根据军(副军)级、军种各部部长的资历,可授予少将军衔。但因其在198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次授衔的前7年业已离休,已超过了授衔时效,故无授衔。因此谓无衔将军。
  马天民烈士
  马天民(1910.2-1939.10.14),山东省长山县(今淄博市周村区张坊乡)北旺庄人。1916年上学。1925年辍学到济南当学徒。父亲去世后,便去长山城继父亲掌管“恒盛栈”酒店兼营杂货。此间阅读了大量书籍,同时广交朋友,为他以后参加革命奠定了社会基础。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兵分4路向华北地区进犯,国民党军不战而逃,日军10月初侵占德州。在这种形势下,受其大哥马耀南(见下)的影响,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准备发动武装起义。一方面结交忧国忧民之士,宣传群众抗日;一方面为起义准备资金、枪支。1937年12月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时,将“恒盛栈”里的三支短枪,300块银元拿出来支援起义,先后联络进步青年李步銮、吕和斋、槐焕文、贾孝坤等,在很短的时间里为五军各拉起了一个中队的抗日武装。同年底带着一个中队,借着夜幕,由长山八区的东峪村出发,赶到长山城附近的乐礼庄接应长山县维持会队长潘建军的队伍参加抗日军队,并派李子久、程鹏九进城接应。潘建军带领队伍出城顺利地与中队会合。潘建军的部队被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第29中队。1938年1月二哥马晓云被周村的日伪军抓去。遵照第5军中共党组织的决定,冒险化装潜入日军重兵驻扎的周村城里,利用过去与商界的联系,将马晓云保释出狱。1938年1月底,日军集中兵力突然向第5军司令部驻地奔袭。第5军化整为零分散占据有利地形,战斗至黄昏,杀伤敌5、60人后,部队开始转移。在撤退中,有一小股日军始终不能摆脱。于是急中生智,将身上的棉袍脱下来,挂到山坡一棵小树上,然后对追击的敌人一阵猛打。日军在暮色中不明真相,一面组织火力射击,一面分头迂回包围。便趁机摆脱了敌人。4月第5军所属的各中队相继扩编为若干支队,每个支队下设3、4个中队。任第1支队支队长。这一时期,1支队活跃于长山、邹平、桓台、章丘一带,宣传发动群众,联合抗日力量,打击反动势力。6月第5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支队,被任命为第3支队独立营营长。10月以后由于日军加紧了对抗日根据地的“围剿”,环境日益恶化,第3支队的供给遇到很大困难。为了渡过难关,根据支队决定,于1939年2月组织成立“募集委员会”,在长、邹、桓一带积极开展统战募捐工作,动员当地各阶层人士,“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力地支援了第3支队的抗日武装斗争。1939年7月,第3支队司令员马耀南在桓台北牛王庄不幸遇袭牺牲。知道大哥牺牲的消息后,万分悲痛。为了重整部队,不顾个人安危,常带着1、2人深入到碉堡林立的敌占区去开展工作。
  1939年10月13日早,有人送来情报,说长山城西大辛庄有户人家存着一支枪,别的同志去要过,但没要出来。获悉后,不知是李子有叛变后与日军设计的阴谋,遂带着两个警卫员赶到大辛庄。14日晨日伪军包围了大辛庄,在撤退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9岁。
  马友里将军(无衔将军*)
  马友里(1922-——),安徽省泗洪县(今属江苏省)人。1939年参加新四军。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兰州军区参谋长,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副校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淮北军区连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营长,第3野战军某团参谋长。参加了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团团长、副师长兼参谋长。回国后,任师长。1965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后历任军参谋长、副军长。1972年5月任兰州军区参谋长,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副校长。
  1955年被授予校官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注:马友里的最高军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副校长(正军级),根据军(副军)级、军种各部部长的资历,可授予少将军衔。但因其在198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次授衔前业已离休,已超过了授衔时效,故无授衔。因此谓无衔将军。
  马本斋将军
  马本斋(1902.2.10-1944.2.7),字守清,回族,河北省献县东辛庄(今本斋乡本斋东村)人。出身在一个贫困的回民家庭。1916年到张家口随父谋生,后流浪东北,被东北军招兵入伍。半年后进东北讲武堂学习。1938年7月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民族抗日英雄、八路军高级将领。
  大革命时期,1924年毕业后,到北洋军阀张宗昌部队任排长、连长、营长、中校团副,在混战中替反动军阀卖命,由普通士兵一步步地升为国民党刘珍年部团长等职。在军队的10多年里,替百姓做事的夙愿一直未能得以实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2年因不满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愤然离职卸马归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消息传来,马本斋热血沸腾。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年8月30日,在马本斋组织下东辛庄“回民义勇队”宣告成立了,马本斋被推选为义勇队队长。同年秋天,马本斋率领义勇队开赴了抗日杀敌的战场。在沧河公路上,义勇队打翻了日军的军用卡车。在子牙河畔,义勇队又狙击了下乡骚扰的汉奸队伍。“义勇队”一出山,就打出了自己的威名。1938年7月,“回民义勇队”与共产党领导的“回民干部教导队”汇合,改编为八路军“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这支回民抗日武装骁勇善战,在敌后截军车,袭据点,毁公路,屡建奇功。日本的《东亚圣战报》连连惊呼:“回民教导总队的动向,应引起我们大东亚皇军的注意,并应认真对付。” 1939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因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所到之处,无坚不摧,因此,回民支队被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1941年8月27日回民支队移驻韩村。就在这一天,日伪军突然出兵包围了东辛庄,捕去了马本斋的母亲。企图使用这一招迫使马本斋停止抗日。但年事已高的马母面对敌人的威逼与利诱,不为所动,以绝食的方式来与之抗争,三天以后,马母与世长辞。马母之死震动了整个冀中平原。愤怒与仇恨激发着回民支队的战士更加奋力地杀敌。1942年,马本斋根据军区的指示,带领支队像一把钢刀一样直插子牙河东的青(县)、沧(州)、交(河)、景(县)一带。经过半年多艰苦的拉锯战,回民支队同兄弟部队一起,终于战胜了侵华日军山本联队,收复了河间,解放了交河等县城。10月回民支队奉命转至冀鲁豫开辟新区,马本斋任冀鲁豫军区三分区司令员,仍兼“回民支队”司令员,坚持在范县、濮阳、东明、冠县一带活动。长期艰苦的斗争损害了马本斋的身体健康。1944年春,在山东莘县,终于病倒了。病因是脖后的疮痍波及脑髓。2月7日他半坐着,手里拿着一本《论持久战》和一支钢笔,病逝于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今河南省濮阳县小屯村),时年42岁。
  鲁西莘县张鲁集的百姓,怀着崇敬和沉重的心情,把马本斋的遗体安葬在苍松翠柏之间。3月17日延安各界集会隆重追悼马本斋。毛泽东主席题挽词“马本斋同志不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送了挽词、挽联。其中,朱德总司令撰送的挽联概括了马本斋革命的一生:
  斗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
  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马立训烈士
  马立训(1920-1945.8.3),山东省淄川县人。家境贫寒,12岁就到煤窑当小苦工。1940年4月加入八路军。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实战中创造多种爆破方法,完成爆破突击任务20余次,炸死敌人500余名,被誉为“神爆手”。八路军特等战斗英雄。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被招募入国民党军队当兵。
  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4月被解放,参加了八路军。在革命队伍里,迅速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历任战士、班长、排长。作战勇敢,机智顽强,屡立战功。1941年春协助战友炸毁莱芜吴家洼据点,炸死汉奸30余人。1942年7月在攻打岳家村日伪军据点战斗中,和战友总结爆破经验,利用军毯扎成炸药包,用手榴弹引爆,炸掉据点,全歼守军。同年8月在山东泗水县孙徐战斗中,连续炸毁日伪军4座碉堡,炸死日伪军60余人。1943年11月在攻打鲁南柱子村战斗中,执行偷袭爆破任务,当接近日伪军炮楼时被敌发现,隐蔽在壕沟内,用军帽示形,吸引敌机枪火力,迂回近敌,炸塌守军圩墙和炮楼,为部队开辟了进攻通路。1944年5月在攻打山东平邑县庞庄日军据点战斗中,炸开第一道障碍后,利用有利地形,又主动炸开据点门楼,部队得以迅速通过突破口向纵深发展。在鲁南天井汪围歼日伪军的战斗中,部队被一座10米高的四层碉堡的密集火力压制,奋勇冲上去,炸毁碉堡,为部队进攻扫除了障碍。同年7月出席山东军区英雄模范大会,被评为八路军山东军区“特等战斗英雄”,被誉为“神爆手”。1945年3月在沙沟崖战斗中,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军队构筑的炮楼在斜坡上,难以实施爆破,用木棍绑扎三角架,逼近炮楼,将炸药包送至炮楼半腰,冒着守军机枪的扫射,紧紧撑住木架,直至即将爆炸的瞬间才转身隐蔽,一举炸毁炮楼。
  1945年8月3日,在山东滕县阎村与汉奸司令王洪九部战斗中,带领突击班执行爆破任务时英勇牺牲,时年25岁。
  1945年9月,八路军鲁南军区命名其所在排为“马立训排”,滕县阎村改名为“立训村”,并在部队开展了“马立训式的爆破运动”。
  马永昌烈士
  马永昌(1905-1940.5.21),别名马阿细,福建省永定县仙师乡西洋坪村人。出生于贫苦家庭,早年丧父,靠其祖父抚养成人。幼时读过几年私塾。1928年6月由张鼎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4年后在广东大埔一带做木匠,得与当时大埔教书的张鼎丞等接触,开始接受革命思想教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6月参加永定暴动。1929年5月红4军二次入闽,协同马发贤成立西洋坪赤卫队,任副大队长。7月23日举行西洋坪暴动,西洋乡苏维埃政府成立,任军事委员兼任赤卫大队长。1930年先后担任中共永定县委巡视员、秘书、永定县赤卫大队大队长、永定县独立团政治委员、福建省军区政治部动员处主任等职。1934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前夕,奉命在高陂许佳成立中共永太特区委,任书记兼永太游击队政治委员,配合红8团在岩、永、杭边开展游击活动。同年冬张鼎丞从瑞金回永定领导游击战争,奉命在高陂组建中共永太县委和永太县苏维埃政府,任中共永太县委书记,整顿和发展永太游击队。1935年4月初率领游击队配合红8团奇袭大洋坝炮楼,毙敌100余人,缴枪60余支,打开了以茫荡洋、双髻山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新局面。不久调任中共永西特区委书记。同年底当选为永定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1936年初接任中共永定县委书记。此时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已确定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新方针和新策略,便一面与县苏主席范钦洪联名发表致永定各界同胞公开信,阐明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和政策,一面亲自与国民党区、乡政权和驻军进行谈判,促成了永定的第二次国共合作。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国共合作抗日协议签订,全县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展开。1938年春新四军2支队北上抗日。此后改任中共永定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丰稔中心区委书记和新四军2支队丰稔留守分处主任。期间主持出版中共永定县委机关《统一报》,主办抗日救亡训练班和地方党训班,协助各乡开办抗日妇女夜校,发动青年参军,组织支援抗日的生产运动等,成绩显著,深受群众爱戴。
  1940年5月21日(农历四月十六日),国民党顽固派邀请中共永定县委派代表到大阜面商抗日事宜,遂偕数位同志奉中共永定县委指派应邀前往,在大阜惨遭国民党顽固派杀害,牺牲时35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马仲凡烈士
  马仲凡(1910-1946.7.9),回族,原名马仲藩,云南省腾越(今腾冲)县人。自幼聪慧好学,入读腾冲县实验小学,毕业后又到腾冲五属联合中学(今腾冲县第一中学)读书。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四军5师政治部秘书长,《挺进报》社社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在五属联合中学读书时,经体育老师毛鹏介绍加入“南洋路”组织,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斗争。同年10月被国民党当局通缉,遂随商人逃亡缅甸,到仰光华侨中学念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毅然回国到上海找到了哥哥马西藩(黄埔军校第二期学员),一起参加抗日斗争。积极同左联联系。在左联的影响下,开始学习马列著作,全心投向革命。1936年10月在武汉成功地找到了中共党组织,留在武汉工作,改名马仲凡。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中共中央驻武汉代表董必武和中共湖北省工委决定利用统战关系,以湖北省建设厅的名义,在应城县汤池李家庙开办农村合作训练班,培养抗日骨干。1938年春第一期训练班结业,化名边土镐,被增补为中共湖北省临委候补委员,分管青运工作。1938年7月中共钟祥县委成立,当选为县委委员。在段家集组建了一支15人的抗日宣传队,巡回在白云山区的集镇、乡镇宣传演出,教唱革命歌曲。编写《抗日宣传队队歌》、《瞎子剃头》、《流亡曲》、《打城隍》等文艺节目。1940年春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到襄西荆门南桥乡立达小学任语文教师,以学校为阵地,向学生灌输爱国抗日思想。同年夏日军侵占襄西,被调到鄂北,在谷城茨河坪纺织训练所担任政治老师。9月鄂豫区新四军成立襄西独立团,调任独立团2营政治教导员。1941年春新四军第15旅在襄西建军,任第15旅45团政治处主任。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第45团政治空气异常活跃,在频繁的反“扫荡”中,指战员个个英勇善战。1942年春调任新四军5师政治部秘书长。1943年秋任《挺进报》社社长。围绕边区各个时期的工作中心,作了及时真实的报道。1944年5月在礼山(今大悟)县大山寺保卫战中,亲自带领编辑马焰和记者曾言、严正、张采文到火线采访,7天7夜不离火线。背着油印机到前线指挥所采访、编稿、发稿,在敌人的机枪、火炮射程以内除按时出版铅印《挺进报》正刊外,还出版《挺进报》火线版副刊10多期,及时报道了前线的战况,给参战军民以极大鼓舞。
解放战争时期,《挺进报》与《七七报》合并为《七七日报》,任采通部主任。1946年夏蒋介石调集30余万大军,包围中原军区部队。随中原军区第1纵队突出敌人包围圈,渡过襄河,向荆中北山转移。走到盐池乡东度家砖桥子时,碰到乡公所两个班的巡逻哨兵,落入虎口,在严刑审讯中,拒绝回答一切,并痛骂国民党背信弃义。
1946年7月9日在被押解去荆门县途经陶河南死人沟时,被乡长钟辑光命人乱枪打死,牺牲时年36岁。
  马兆民将军(无衔将军*)
  马兆民(1921-——),直隶(今河北省)清苑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卫戍区司令员,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参谋长,南京高级陆军学校副校长。
  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入抗大二分校学习,后任冀中军区连政治指导员。
  解放战争里,晋察冀野战军营长,华北军区团参谋长,解放军第1野战军第3纵队第8师23团团长。参加了石家庄、平津、太原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188师563团团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3军188师副师长。1960年调任陆军第63军189师师长。1966年5月后历任北京卫戍区参谋长,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参谋长。1981年5月18日任南京高级陆军学校副校长。
  1955年9月被授予校官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注:马兆民的最高军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高级陆军学校副校长(副军级),根据军(副军)级、军种各部部长的资历,可授予少将军衔。但因其在198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次授衔前业已离休,已超过了授衔时效,故无授衔。因此谓无衔将军。
  马苏政将军(无衔将军*)
  马苏政(1922——),江苏省宜兴县人。1939年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1师连政治指导员、第6师营政治教导员。1945年率营坚守新登县城,该营获“碉堡营”称号。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纵队政治部科长,解放军第3野战军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苏中、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军事学院干部部科长,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组织部部长、师政治委员,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1969年1月任工程兵参谋长。1970年3月任工程兵副司令员。1975年8月离休。
  1955年9月被授予校官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著有《粟裕同志在江南指挥部》等。
  *注:马苏政的最高军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副军级),根据军(副军)级、军种各部部长的资历,可授予少将军衔。但因其在198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次授衔前3年业已离休,已超过了授衔时效,故无授衔。因此谓无衔将军。
  马宝玉烈士
  马宝玉(1920-1941.9.26),河北省蔚县陈家洼乡下元皂村人。自幼父母双亡,流浪为生。1937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10月任八路军晋察冀1分区1团2营7连6班战士。1938年9月在阻击日军进攻的战斗中勇猛顽强,在阜西庄一战中,用一把铁锹劈死一名日军,缴获一支“三八大盖”。在夜袭管头村的战斗中,击毙一名日军机枪手,为部队前进扫清了道路,受到上级的嘉奖,并升任6班班长。
  1941年8月,华北日军对北岳区抗日根据地实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9月24日,日军3500多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进攻狼牙山一带,企图一举消灭晋察冀1分区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1团。当夜1分区领导机关和1团主力转移外线,仅留7连2、6班在狼牙山牵制敌人。25日拂晓,当敌猛攻狼牙山时,即率2、6班战士接连打退敌人4次冲锋。至中午2、6班战士大部奉命撤走后,为确保主力部队安全转移,与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等共5人,开枪将敌人引上狼牙山棋盘陀顶峰的山顶绝路,并利用有利地形猛烈还击敌人的连续冲锋。至弹尽仅存一手榴弹。继用石块砸敌。当敌迫近,将最后一颗手榴弹投入敌群。随后率4人走到悬崖边,将所携枪支扔下山崖,并写下同葛振林介绍3名战士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介绍信。此时敌已攀上崖顶。即率4人整理好军帽、臂章,第一个跃下万丈深谷,壮烈牺牲,时年21岁。葛与3名战士相继跃下。敌军为此壮举惊呆。
  胡德林、胡福才跃下后亦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崖边树枝挂住,27日返回部队。
  附录: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及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26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27日返回部队。
  马宝玉等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晋察冀1分区召开庆功大会,表彰“狼牙山五壮士”英雄事迹。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宋学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杨成武代表中共晋察冀边区党委和聂荣臻司令员宣读嘉奖令。为纪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1942年1月,边区政府在棋盘陀峰顶建造“狼牙山三烈士碑”。1943年该塔曾被日军破坏。1959年5月重建,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至今犹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宋学义转业到地方工作,1978年逝世。葛振林1981年7月离职休养,离休前任湖南省军区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2005年3月逝世。
  马树贤烈士
  马树贤(1903-1930),又名马述贤,湖北省郧县大柳乡化尹村人。自幼丧父,兄弟三个,排行老二。家有土地出租,因没有权势,常受恶棍豪绅绅欺压。
  1927年地方团总宋胜宾派员逼马家交几十元大洋的捐款,马氏兄弟被逼得无路可走,心一横将18亩地卖掉,从河南买回14支长、短枪,拉杆组织地方武装,自称“马营”,后经中共郧县党组织改编为鄂豫陕边区联防队,任队长。边联队以大柳乡为根据地,向外发展,伺机歼敌。从1929年起先后同地主武装进行数十次战斗,先后击溃大堰镇团总胡凯、黄龙镇民团头子余团总、团联队团长王步营等,消灭敌为数百人,缴获枪100余支。边联队武装斗争发展到南化、大堰、陕西商南等地,活动面积达500多平方公里,人员发展到500余人。1930年夏率队伍袭击郧西三官洞民团头子曾正仁时,在激战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7岁。
  马思义将军
  马思义(1914-1967.8.13),回族,宁夏省西吉县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八路军直属留守兵团回民抗日骑兵团团长,甘肃军区分区副司令员,中共西海固地委副书记,宁夏省军区副司令员。
  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冬组织领导了固原、海原等县,举行了回族人民反抗国民党大汉族主义的统治和压迫的第3次回民起义,任回民抗日骑兵团团长,起义遭到国民党军的残酷镇压。1941年6月起义失败后,率领起义部队200余骑投奔陕甘宁边区,7月底受到毛泽东的会见,会谈中毛泽东说:“回族人民在中国历次革命运动中,都起过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太平天国时期。不过,回族人民革命了200多年都失败了。今后共产党一定要帮助回族人民得到解放。”接着毛泽东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并对回民抗日骑兵团的工作方针作了指示:“我们党实行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坚决反对民族间的歧视和压迫,主张各民族间的友好团结,共同抗日。我们欢迎你们率领暴动群众来边区。我们边区是有饭大家吃,有衣大家穿,有窑洞大家住,有日(本侵略军)大家抗。”1943年入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独立团回民支队支队长,八路军直属留守兵团回民抗日骑兵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后历任陇东军分区回民骑兵团团长,甘肃军区西海固军分区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甘肃省军区西海固军分区司令员,中共西海固地委书记处书记、副书记,西海固专署副专员,宁夏省军区副司令员,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届政协副主席。1960年因不满西海固人民困苦,在宁夏“反地方民族主义”运动中受迫害,被扣上地方民族主义分子的帽子而被剥夺了军权,削职为民。
  1967年8月13日为了为自己鸣冤,在“文革”两派群众武斗中参加了指挥部组织,终于在这场无为的斗争中,惨死在吴忠仪表厂的楼上,终年仅53岁。
  马香莲烈士
  马香莲(1923-1948.9.18),女,山东省沂水县柴山乡马家旺村人。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了儿童团、青抗先、妇救会等组织。1945年1月29日与黄山铺乡大官庄村刘培荣结婚。婚后很快成为大官庄村妇救会的骨干,为帮助中共党组织开展动员参军工作,带动三个青年媳妇参加了本村抗日剧团,多次编演送郎参军的小话剧、小节目,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军参战。为了使村里的“动参”工作尽快地开展起来,千方百计地做通丈夫、公公、婆婆的思想,送新婚不到四个月的丈夫参军,同时还动员小叔子、堂叔兄弟共6人同丈夫一起上了前线,公爹也在她的启发下自愿报名上前线当了炊事员。一家人踊跃报名参军,带动了全村动参,在她家的影响下,全村有36名青壮年纷纷报名当兵,这一个村就组成了一个整编排,加入了人民子弟兵团,走上了抗日前线。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9月带领3个青年媳妇参军,到新四军医院当了护士。随部队南征北战,多次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为了护理好伤员,夜以继日,积劳成疾。
  1948年9月18日在河北省病故,时年25岁。逝世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马晓云烈士
  马晓云(1906-1944.8.10),原名马方杲。山东省长山县三区(今淄博市周村区张坊乡)北旺庄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3支队司令员马耀南(见下)的二弟。幼年读私塾,在周村高等小学毕业后,务农且经营作坊。性情豪放,喜武术,乐交往。1939年由赵明新介绍加人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4年赴天津参加东北军,屡立战功,升至营副。后返回家乡。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附近村庄串联有识之士,积极宣传抗日,筹划枪支弹药。黑铁山起义前夕,把筹集到的3支手枪和几百块银元交给大哥马耀南带给起义部队。1939年1月19日,日伪军突然包围北旺庄,被捕入周村宪兵队,倍受酷刑,毫不屈服,后经邻里联名保释出狱。不久即组织武装。4月初奉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的命令,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第7支队,任支队长。6月又整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3支队,任第3支队7团团长。1939年初夏奉命率部插入敌后,开展对敌斗争。期间亲率部队拔掉小周家庄据点,闯涯庄火车站,炸黑铁山敌人火仓库,使张店车站火车头相撞,马尚段铁路炸毁,王村站外军用列车出轨,牵制敌人对解放区的扫荡。1939年7月22日大哥马耀南牺牲后,更激起了报国复仇的决心,年底被派往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2年夏初奉命返回山东,任清西军分区副司令员。很快在周村附近处决叛徒李玉峰,击毙汉奸耿世桥,打死匪特段相久,大灭了日伪特的嚣张气焰。同时注重用政治攻势分化瓦解敌人,使赵聿俭率部反正,并恢复了以前的联络点、情报站,开辟了长白山根据地,使清河地区到鲁中地下交通线得以畅通。后任清西专员公署专员。1944年原清西军分区改为渤海军区第六军分区,任副司令员。
  1944年8月10日在攻打青城附近王家庄据点时,因炸药包被敌人炮弹击中,被炸牺牲,时年38岁。
  马娴卿副主任
  马娴卿(1921.1.4-——),女,陕西省米脂县杨家沟村人,为杨家沟马氏三姐妹(马尊卿、马谦卿)之一。1934年7月在杨家沟小学毕业。1934年9在榆林女师学习,1938年7月毕业。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参加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9月参加工作,先后在杨家沟、镇川堡小学任教。参加了由榆林中学、职中、女师三校同学组织的战地服务团去神木、府谷、东胜一带做抗日救亡工作。这时榆林国民党当局已由支持学生抗日转为阻拦学生外出。女师校方亦以三七级已临近毕业考试为理由进行劝阻,坚决救亡的同学以“抗日为国第一”的口号冲破了阻挡,毅然出发。和马淑明、贺鸿荃、安兆连等人去了东胜,多天后返校。毕业后回到米脂,继续和返家的同学组织起来做救亡工作,受到了群众热情支持。1940年9月任米脂女校教员、训育主任、中共米脂女校党支部书记。1941年10月当选为陕甘宁边区参议员,做为共产党员、妇女代表、教育工作者赴延安出席了参议会,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后入中共西北党校学习。1943年10月入伍,历任八路军120师独立1旅任指导员、协理员。独立1旅驻绥、米、葭、子洲一带,担负着保卫延安的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部队开赴前线,女同志留在后方办家属学校,动员妇女发挥半边天作用,争当模范妻子,抚育教育好子女。坚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学习生产两不误,使前方将士全力战斗,无后顾之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0月任西北军区干部抚保处副科长。1953年1月起历任军委民航局人事科副科长、档案室主任。1956年任中国民航总局档案处处长。1975年任中国民航局办公室副主任,更加信心百倍、斗志昂扬地投入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1982年12月离休。1991年恰逢70岁生日时,廖汉生副委员长给她置了一个大“寿”字并题词“严慈身自任,风雨一肩担”加以祝贺,对她光辉的一生给予高度评价。
  1951年被授予西北解放纪念章、人民功臣纪念章。1957年被授予三级解放勋章。
  马德山烈士
  马德山(1911.12.30-1938.3.29),原名金乘浩。原籍朝鲜平安道人,生于于上海市。1927年迁居黑龙江省萝北县。1930年参加中共汤原县委举办的军事训练班。1930年加入列宁主义青年团。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主革命时期,1919年朝鲜“三·一”运动后,马德山的父亲和伯父、叔父为免遭日本帝国主义迫害,带领全家从朝鲜平安北道来到上海,后又到天津、沈阳、长春。马德山的叔父、堂兄、祖父因参加抗日工作,反抗日本宪兵的残酷迫害而身亡,自幼在他的心灵深处播下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火种。
  大革命时期,1927年马德山的父母携带眷属随同黑龙江省军阀吴俊里招雇的几百户朝鲜族农民一起,来到萝北县梧桐河两岸人烟稀少的千里荒原开垦稻田。两年后,其父患病体弱不能劳动了,马德山成了维持全家生活的主要劳动力,从而失去了入学读书的机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参加了中共汤原县委举办的第2期军事训练班。一边劳动,一边参加革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党的号召下,马德山同志积极地投入了抗日斗争的洪流,任中共汤原县委交通员。1932年松花江下游洪水泛滥,一家迁到鹤立新农庄落户,以打渔为掩护,做地下抗日工作。1933年11月到汤原游击队工作。1934年4月间冒着敌人的炮火,给被围困的50多名汤原游击队员送水送饭,使全体队员突出了重围。1935年间又先后参加了解除太平川警察署和亮子河金矿伪军关旅3营1连武装的战斗。1936年6月入东北抗日联军军政干校学习。毕业后历任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4团连政治指导员,继任4团政治部主任。不久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批准6军4个团改编为4个师的建制,任命为1师师长。1937年2月率所部到富锦、同江、宝清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途中,与600余名日伪军遭遇,指挥所部200余人与敌激战竟日,破敌围攻,抵达富锦。3月率部与尾追不舍的150余名日军骑兵周旋,相机攻敌,共毙敌30余名,获战马10余匹。后避敌主力,深入农村,争取伪军哗变,袭击伪自卫团、警察署。经历半年苦战,开辟了富锦、宝清抗日游击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9月争取依兰县伪军38团的两个连反正,解除了依兰县东部地区汉奸地主王治安自卫团的武装,使抗联第6军的武器装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时解除伪军第35团骑兵营的全部武装,使抗联6军1师扩大至近2000人,成为富锦、宝清一带的抗日主力队伍,与日伪军警浴血奋战中,立下了显赫战功。
  1938年3月29日,率抗抗联第6军1师部队与5师部队互相配合,深入绥滨边境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在三间房伏击伪警察队的一次作战中壮烈牺牲,时年27岁。
  马耀南烈士
  马耀南(1902-1939.7.23),山东省长山县(今淄博市周村区张坊乡)北旺庄人。出生于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兼手工业者的家庭。1909提上私塾读书,后来进入新式学堂周村高等小学学习。1920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1924年在天津北洋大学加入中国国民党,1930年被开除国民党党籍。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4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攻读机械工程系学习。在校期间深受同学们的钦佩,被选为北洋大学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市学生联合会的负责人。信仰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与进步同学一起组织**会,到街头、农村宣传抗日救国,抵制日货。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同年以天津学界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乌烟瘴气,有人为争当中央委员,竟向他贿买选票,遂忿然退席,返回天津,参加了倒蒋(介石)运动。同年国民党以亲共反蒋的罪名被开除国民党党籍,并下令通辑。便决定摒弃国民党,走“教育救国”的道路,隐藏到河北永清县当教员,后又到江苏南通一所大学里任过教授。1933年回家乡担任长山中学校长,秉持教育救国的理念。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暴行万分愤慨。在日记中写道:“全国已入血战状态,自顾尚在此安逸消闲,能不愧死?”下定决心投入到抗战的洪流。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山东省委在制定抗日武装起义计划时,将长山中学作为重要的据点,在该校成立了中共党小组,直属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一批中共党员在该校担任教员,培养训练抗日干部。期间表示:“哀莫大于心死,苦莫过于国亡,愿尽自己的力量,通过学生、教员发动抗战,愿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并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以教学改革的名义对课程进行调整,大量充实抗战救国的内容。又以办民众夜校的名义开办游击干部训练班,由共产党人讲授军事、政治课。后来其中不少人成为武装起义的骨干和附近各县的抗日积极分子。1937年12月参加黑铁山武装抗日起义。成立了清河平原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任临时行动委员会主任兼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参谋长。在他的争取下,长山县保安大队也参加了起义部队。仅几个月的时间,第5军很快发展到5000余人。1938年6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根据中央指示,第5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3支队(后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任司令员。率部与日军多次作战,围攻周村、破坏胶济路、坚守邹平城、激战刘家井子,重创敌人。逐步积累了作战经验,提高了指挥才能。在1939年6月的刘家井一战中,与杨国夫指挥部队,抗击6000余名日伪军的四面围攻,激战竟日,黄昏时分散突出重围。这次战斗毙伤日伪军800余人,第3支队也伤亡200余人。
  1939年7月22日,第3支队行至桓台县牛王庄宿营。23日遭日军突然袭击。激战半日,率一部突围转移,在大寨村又受到敌人伏击,不幸中弹壮烈殉国,牺牲时37岁。
  在马耀南的教育影响下,两个弟弟马晓云和马天民也参加了八路军,并在抗战中先后为国捐躯。


分享按钮>>中国人民解放军马姓开国将军简介
>>中国共产党马姓高级领导人、革命英烈简介